当然,可以将该问题的视角进行一下转换。
上述诉讼时效中断和诉讼中止的规定被日本学界认为是该法最为重要的创设。如何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调解的中立性和专业化水准、保障调解经费来源、促进与诉讼制度的协调统一,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目标。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指引(试行)》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医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由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成年公民担任。[10]在世界范围内,多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方式设计了综合性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来解决医疗纠纷。[11]张云林、张杏玲《北京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援助及探讨》,《中国医院》:2009年第2期,第3页。这一做法既能保障调解制度的中立性又能维持调解结构的运营且考虑到了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也成为日本医疗调解机制有序发展的可行之道。就结果而言,医疗纠纷调解的优点至少体现为简易、迅速、廉价、秘密、专业、平和,同时又兼具诉讼的专业性。
[14]在调解程序逐步规范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为主要渠道。[6]范愉、李浩:《纠纷解决——理论、制度与技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页。人员培训是应急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前提基础。
二是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保险机制。5.应急物流类志愿服务的风险。3.社区治理类志愿服务的风险。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积极支持和保护应急志愿者,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特殊风险。
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应发挥司法在化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风险中的保障功能,降低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法律风险。2.心理辅导类志愿服务的风险。
一是对于不同类型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应明确相应的招募条件。参与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积极参与道路交通疏导、交通秩序维护、安全宣传提示等工作。紧急性是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紧急迫切、立见分晓。其特殊风险来源于交通秩序维护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规避、逃避疫情和安全检查的车辆、人员。
鉴于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许多党政机关、社会组织都予以关注,积极出台制度规范进行社会动员和指导帮助。二是完善应急志愿事后保障机制1.医疗救助类志愿服务的风险。二是一般应急志愿的救援培训,结合不同类型应急志愿的风险特点,形成一般性、通用性培训内容,包括对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交通协理、治安防控等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同时也能提升应急志愿者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具有紧急性、特殊性和风险性等特征。例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月26日发布《关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工作指引》,中央文明办2月初发出《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2月23日武汉市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要求在全市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当天即有上万名武汉市民报名参加应急志愿服务。
二是应当遵循已有的程序法治要求。紧急性是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紧急迫切、立见分晓。
志愿者招募是应急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起始环节,应从志愿服务的入口进行认真把关。特殊性是指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需要特殊知识和能力。通过对先进志愿者进行表彰,例如对其授予荣誉奖章,以宣传弘扬其先进事迹,凝聚更多社会共识。根据其工作内容和发挥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医疗辅助、心理辅导、社区治理、交通协理、应急物流等类型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对于招募的应急志愿者,应通过签订志愿者招募协议等书面形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为维护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和需求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对于因疫受伤、因服务受害的应急志愿者,可考虑按照国家伤残相关规定,保障其工伤认定、医疗救助、伤残补助等相应待遇。
二是完善应急志愿政府柔性指导机制。参与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人数比例虽然不高,但在医院、隔离点等地方直接参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等治理或隔离对象的医疗护理、临床辅助、卫生防疫、清洁卫生等工作,特殊风险主要来自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直接接触、近距离接触。
简言之,必须加强和完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特殊风险的依法控制化解措施: 1.完善志愿者的招募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应积极支持和保护应急志愿者,高度重视和妥善化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特殊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至今队伍弱小的心理辅导类志愿者,大多是通过热线电话、在线沟通等方式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有时也需要到现场与辅导对象近距离接触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他们对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的潜在或露头的心理危机因素提出化解建议。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最后防线,应发挥司法在化解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风险中的保障功能,降低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法律风险。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广大志愿者奋斗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奉献爱心热忱和专业技能,为疫情防控救援专门人员和受困人员提供帮助,但其自身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的诸多特殊风险如何辨识和化解,也应受到足够重视。有此三个特征,使得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过程中充满挑战、易受伤害,须要高度重视、依法保护,确保应急志愿者能够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与政府职业应急救援队伍并肩前行的同盟军、生力军。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完善应急法律保障机制。
参与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利用专业能力开展疫情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帮助工作,其特殊风险来自与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上述人员的抑郁苦闷情绪突然迸发、或对自身际遇和社会问题不满的转移倾泻。从既往的教训和呼声看,应当在《志愿服务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志愿服务法》作为我国志愿服务法律规范体系的龙头法,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的方式补充完善各位阶、各领域、集中或分散的志愿服务法律规范以及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类型应急志愿者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形成保障和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的完整法律规范体系。
2.完善志愿者的培训机制。作者简介: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法学教授,梅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法制网 进入 莫于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疫情防治 志愿服务 。
3.社区治理类志愿服务的风险。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参与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每天参与应急物资的接收、暂存、储运和发放等工作,特别琐细忙累且易受歧视委屈,其特殊风险来自于应急物流过程,每天大量收发处理那些广泛暴露和经过无数人员接触过的转运物品。二是完善应急志愿事后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志愿者保护专项基金。他在这篇讲话中10次提到要依法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依法进行防控、执政、行政、决策、实施、应急、打击、规范、配合、履职等,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其特殊风险来源于交通秩序维护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规避、逃避疫情和安全检查的车辆、人员。由于应急志愿服务活动较之常态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更多、更大的活动风险,因此招募志愿者开展应急志愿服务时,原则上都要签订或适时补签志愿服务协议,这也是简明易行且稳妥可靠的法律保障机制。
参与此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志愿者需要参与社区秩序维护、便民服务提供、老幼孤残照顾、疾病知识宣传等工作。三是完善应急志愿司法保障机制。
可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分为专业类培训和一般类培训。五、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风控措施 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个别地方和单位在招募和使用应急志愿者、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没能按照应急救援法制和志愿服务法制及有关政策规定办事,致使应急志愿者平添风险、权益受损或遭遇歧视,个别的还因过度劳累、遭遇不测等导致伤亡,这些沉痛教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文章发布:2025-04-05 07:00:55
本文链接: http://c8pfi.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dzo/525.html
评论列表
另一方面,调解也能缓解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对话,使双方当事人能在共通资源和平等平台上形成沟通并致力于达成共识。
索嘎